高雄是台灣的海洋首都,擁有得天獨厚的美麗港灣及現代化城市,而其所屬的旗津,更彷如遺世獨立的海角一樂園。從鼓山渡輪站搭乘渡輪前往旗津只要幾分鐘的航程,城市與港灣的浪漫風情盡收眼底。從渡輪上,可以悠然地欣賞迷人的港灣風光,在藍天下,臨海的港口、大樓、商船全都一覽無遺。找一個風和日麗的好天氣,旗津迎風看海趣!
過港隧道和渡輪是往返高雄和旗津的主要交通方式,很多遊客都會選擇搭乘渡輪,不但方便,也可在船上感受一下迷人的海港風情。
建築外觀優雅的旗津渡輪站,是數以千計的遊客和當地居民交通往來的重要樞紐。
來到旗津,不妨租一部單車或電動四輪車代步,迎著舒爽的海風奔馳於海岸,來一趟旗津踩風漫遊。
經過熱鬧的廟前路大街就是旗津海水浴場,豎立在入口處的地景裝置藝術「風收.豐收」,一座海洋女神隨風舞動著雙臂,象徵著漁民在慶賀漁獲豐收的歡呼。
海灘上,年輕人無畏熾熱的艷陽玩著沙灘排球,活力四射。
沿著規劃完好的踩風大道前行,兩旁的椰子樹搖曳生姿,充滿著悠閒的南國風情。
旗津海岸公園遊客中心旁的「彩虹教堂」是兩年多前才打造的藝術建築,配合真實海景,呈現出海天一色、唯美浪漫的氛圍。
水池旁是一座粉紅色的「婚禮教堂」,透過拍攝角度可以呈現出倒映的視覺效果,吸引眾多年輕朋友前來拍照打卡。
藍天高高,白雲飄飄,太陽當空在微笑;今天陽光真美好,因為天空很努力。
繼續踩風前行,同樣有著不同美感的公共藝術作品「黃金海韻~~海珍珠」佇立在貝殼博物館旁,造型優雅的黃金大海貝與海對望,是亞洲最大的貝殼裝置藝術,相當具有氣勢。
旗津風車公園是台灣第一座兼具休閒、觀光與環保的風車發電休閒公園,七座三葉式風車面對著遼闊的海面不停轉動,造型獨特,在藍天下顯得十分醒目。
園區內綠草地上還有海洋生物的拼貼創作,造型生動又有趣,很有海洋風情。
望向台灣海峽海岸線,是一艘艘排列整齊等待進港的貨櫃輪,面對著台灣經濟的成長,這一條綿延的海岸線可說是台灣二十一世紀最美麗的風景線。
循原路回到通山路,走過幾段迂迴的山坡路之後,來到旗津的制高點「旗後燈塔」。
「旗後燈塔」又稱「高雄燈塔」,建於1883年,潔白的塔身在藍天下顯得格外清晰,底層為文藝復興後期的巴洛克式建築,整座塔樓飄散著濃濃的洋味。
矗立在藍天下的白色身影很醒目,不只燈塔主體,連周邊建築物同為白色,形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
八角形的塔身和圓筒狀的頂部是極少見的造型,高約15公尺的整座燈塔是日治時代所增建的,在碧海藍天中散發著迷人的異國風情。
燈塔周圍有著白色的圍牆和低矮的鐵欄圍繞,這樣的氛圍,讓人聯想起希臘小島的海景風情。
從旗後山制高點遠眺高雄港灣,讓人擁有一份宜人的閒情逸致。
位處高處的優勢,高雄港與高雄市容盡收眼底。面對這樣的美景,對於原本的實用功能與歷史早就拋諸腦後,盡情享受遠眺美景的愉悅。
運氣好時,還可以看到巨大貨輪、郵輪緩緩進出高雄港灣。在藍天碧海下,這樣的無敵美景只有這裡才欣賞得到。
近瞧,可以清楚地看到郵輪外觀和船上設施,有如一座海上大飯店。而臨海的西子灣和壽山下的中山大學校舍,也可在此一覽無遺。
沿著一條樹林中的碎石子小徑,可以通往「旗後砲台」。
「旗後砲台」與燈塔緊緊相依,兩者相隔沒多遠。在清末,砲台扼守著高雄港乃至整座城市的出入要道。如今,砲台上僅存中西融合的建築,曾經的大炮早已不見蹤影,煙硝味也早已雲淡風輕。站在歷史的軌跡上,細數過往,再回頭去尋覓那歷史蹤影,無不教人留戀。
現在砲台上沒有官兵的身影,也沒有震天嘎響的吆喝聲,起而代之的是形影相依的愛侶和遊人。
夏日的午後,站在城垣上吹海風、看海景,形成砲台制高點上的一道美麗風景線。
站在砲台城垣上可以遠眺美麗的旗津海岸線,這裡也成為遊人最喜歡的一個取景角度。
藍天高高、白雲飄飄,從砲台制高點遠眺高雄海景,讓人擁有一份宜人的閒情逸致。
山腳下的旗後民房像一個個高低參差不齊的方塊屋,依偎著高雄港灣,交織成迷人悠閒的小鎮風情。
隨著夕陽的西下,眼前的景物也幻化出不一樣的色調,讓人沉迷在這獨特的風景畫裡。
佇立在高台上眺著著遼闊的台灣海峽,斑斕的夕彩無比耀眼,短暫的霞光令人流連。
在黃昏時刻,和親愛伴侶一起欣賞夕陽落日餘暉,是市民生活中的一份小雀幸
捨不得和美好的一天道別,微藍的天空中出現了最後一道橘黃的霞光,海面上幾艘等待入港的貨輪點綴著,讓這海天一色的夢幻場景更加迷人。
夜幕低垂,天色漸漸昏暗,眺望著高雄港灣的萬盞燈火閃爍,一艘艘的渡輪和漁船忙碌地來回穿梭在港灣中,織錦出璀璨的港都風華。
高雄是一個與河海共生的水岸之都,一個充滿著熱情和人情味的陽光城市,從外在到內涵都蘊藏著令人驚喜的一面,歡迎鄉親們一起來高雄找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