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山莊(Capital Hill)是華盛頓最壯觀的建築物,也是美國的權力重鎮,充滿著豪情霸氣,因此來到華盛頓DC當然不能錯過。我和女兒從住宿飯店附近街口搭乘36號公車抵達Independence Ave SW和First St SW街口,再步行約七、八分鐘抵達。
白色圓頂的國會山莊是華盛頓最顯著的地標,更是美國的民主殿堂,在冷戰時期幾乎是自由世界的民主保壘。山莊巨大的圓頂正在整修當中,佈滿著鋼架,但仍不失其豪氣。圓頂上的雕像當初是法國人所贈送的自由女神,這座建於18世紀的建築是美國政府核心的核心,在美國人心中是有如羅馬聖彼得大教堂般的神聖殿堂,相信蛻變之後,它將以最優雅的姿態再次展現在世人面前。
要參觀國會山莊可先上網預約時間,預約後要列印確認信,再依時間到遊客中心Visitor Center兌換參觀貼紙,上面有註明日期和參觀時間梯次。Visitor Center就在國會大廈後面的地下室,依著指標不難找。
要通過嚴密的安全檢查之後才能進到遊客中心,沒有事先預約的遊客也可從這裡辦理登記參觀,不過參觀的時間比較難掌握。
矗立在遊客中心大廳裡的勝利女神雕像Statur of Freedom最引人注目了,它的外型就和國會大廈屋頂上的那尊勝利女神一樣,但是是白色的。女神左手拿著皇冠與盾牌,右手拿著一把寶劍,象徵著捍衛自由。
前來參觀的遊客都會先進入一間寬敞的放映室欣賞影片,片長約10分鐘,內容是介紹美國歷史和國會大廈的建造史,展現泱泱大國的風範,影片製作得很不錯,讓遊客對美國有更深刻的了解和印像。影片結束後會將遊客分成幾個小團體,再由導覽人員帶入參觀。
國會山莊開放參觀的地方不多,大都集中在圓頂大廳和雕塑大廳,如果要進一歩參觀參議院和眾議院的議事堂,要再另外去拿參觀證。
我們首先跟著導覽人員來到國會大廈最著名的的圓頂大廳,圓頂大廳的設計靈感來自聖彼得大教堂,氣勢恢宏,很有氣魄,但可惜的是當時正在整修當中,大廳四週布滿鷹架,連最漂亮的圓頂也用白布包覆起來,只露出中央一小部分的「自由勝利」畫作,預定今年底才會全部完工,令人相當惋惜。
圓頂的「自由勝利」畫作是由義大利畫家Constantioo Brumidi所畫,有點像米開朗基羅的風格,但中間的主角卻是華盛頓,旁邊的十三位天使則代表最早加入聯邦的十三州。
參觀布置在圓廳石柱下的油畫和壁畫,雖然有部分鷹架擋住視線,但仍不失其藝術風采。這些畫作都是有關美國獨立戰爭和歷史重大事件,導覽人員會挑其中幾幅來做解說。
導覽員說大廳屋頂不時有磚塊剝落,相當危險,且明年元月的美國新任總統將在此宣示就職,因此這座大廳有整修的必要。
接著我們來到圓廳的南邊雕像大廳,這座半圓形的大廳裡安置著數十尊遊各州送來的紀念人物雕像,每尊尺寸大小不一,材質也不同。這些雕像人物都是美國建國以來對美國有特殊貢獻的各行各業人士,感覺好像在參觀雕像展一般。
參觀完國會山莊,可直接由地下通道通往國會圖書館,這條地下通道是為了方便工作人員將國會議員所需要的資料送到議員手中而建立,據說還有小型地鐵通道通往各棟圖書館,只是我們不得其門而入。遊客經過這條通道來到國會圖書館中的「傑弗遜大樓」(Thomas Jefferson Building),就不必再進行安全檢查了。
美國國會圖書館是世界最大的國會圖書館,共包括三棟大樓,除了主要的「傑弗遜大樓」之外,還有「亞當斯大樓」和「麥迪遜大樓」,都是以美國的總統命名的。圖書館專門提供資料給美國國會議員使用,現在也對一般大眾開放,在平常星期一到星期五早上十點及下午一點、三點共有三次的導覽服務。「傑弗遜大樓」大樓是其中最古老,也是最有名氣的大樓。
進到「傑弗遜大樓」裡來,挑高的大廳The Great Hall,讓人眼睛一亮,天花板的彩繪玻璃和金色系壁畫映在白淨的大理石牆和柱上,給人意想不到的明亮透明感。
布滿壁畫的大廳金碧輝煌,和潔白高聳的大理石圓柱,都讓人嘆為觀止!
大廳的設計有著深遠的意涵,是象徵人類保存歷史、宗教、文學和科學的努力與智慧成果。
巴洛克風格的壁畫有代表文學、戲劇、物理、數學等的女神,部份壁畫也有代表文明進化的故事。
大廳兩側分別建有大理石階梯,樓梯上雕刻的孩童代表各種不同的職業和愛好,例如手拿齒輪的嬰兒代表工程師、拿著電話筒的是電工、拿著捕蝶網的是昆蟲學家、拿著書本的代表老師。
西方第一批活字印刷的書,一本保存良好的13世紀古騰堡聖經也在此展出。
要通往二樓主閱覽室的樓梯正中間的壁畫是希臘智慧女神米娜瓦(Minerva),她手持一幅長卷,上面列出對文明至關重要的各種研究領域。
館內另一個著名的景點是位於巨大圓頂下的大閱覽室,一般遊客只能從高處眺望,無法入內參觀。這是一個挑高八角形的典雅大廳,由紫、橙、黃色的花崗岩層次環繞,自然光透過160英尺高的圓頂下的彩繪天窗、投射在整個閱覽室。牆面上方也有16個真人大小的西方哲人銅像,這些繪畫和塑像都是當時的名家手筆。
碩大的圓頂上有個巨大的壁畫,描繪十六個西方文明共同聚在知識的殿堂裡。環繞閱覽室的巨大石柱頂上,各有一個兩層樓高,代表不同領域的知識女神像。
大廳二樓的兩側是展覽館,展出南美洲的歷史文物,南北戰爭的文獻,以及珍貴的藏書和地圖。現存的第一批館藏,購自傑佛遜總統的藏書,就封在2樓展覽室玻璃櫃裡。
這個超大圖書館其實有個卑微的開始,它1800年成立時自倫敦購得740本書,成為第一批館藏,後來一點一滴擴充,卻在1814被侵入的英軍燒個精光。美國開國元勛,當時的卸任總統傑佛遜,也是位學富五車的學者,把自己收藏的六千五百本書賣給國會,讓圖書館有個新的開始。之後隨著國力增長,國會圖書館也隨之成長到如今的規模。,其藏書量高達一億五千萬册,而且內容多樣,除了書籍外,也收藏大批的手稿、照片、樂譜、地圖等資料,還有珍貴的古籍,內容相當廣泛。
國會圖書館主建築「傑弗遜大樓」(Thomas Jefferson Building)的外觀,相當宏偉。這棟建築落成於1897年,正值美國快速崛起,知識爆炸的時代。當時設計師要把它建造成一個知識的聖殿,並彰顯美國國力,因此建築風格富麗堂皇,室內外佈滿許多名家創作的壁畫與雕塑,添加不少宗教的元素,其中的內涵值得細細品味,它是世上公認最美麗的圖書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