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來到初秋,氣候開始轉涼,南臺灣炙熱的陽光收斂了許多,取而代之的是陣陣舒爽的秋風,在這宜人的天候下很適合外出走走。由於對東台灣的好山好水一直念念不忘,所以挑了一個晴朗的好天氣,決定來一趟說走就走的輕旅行,目標是台東太麻里傳說中的的華源秘境~~「天空之鏡」,順便追尋南迴藝術季中的幾座創意作品,午後再到「金崙部落」走走,一天下來覺得收穫滿行囊。
這趟旅程是一天來回,先搭乘火車到太麻里,再到當地租機車代步。一大早從高雄出發,坐在新穎的EMU3000自強號火車上,感覺像在搭高鐵一般,相當平穩舒適,一路欣賞著窗外飛快的山巒景致和藍天碧海,心情也無比的愜意。
一出走太麻里火車站,就可看到左前方的花圃裡有2021年南迴藝術季的裝置藝術作品:《我輕輕聽》,這是排灣族藝術家武玉玲的創作,一共有三組立體裝置佇立在山海之間。作者想藉由作品邀請觀賞者一起駐足停留,傾聽山林與海洋激盪出的樂音,就像是部落傳唱久遠的古調,享受這塊土地與海洋的美妙歌聲!
騎乘租來的機車,開始這趟南迴公路上的美妙旅程。先來到曙光紀念園區,前面的沙灘上有兩座2021年南迴藝術季很受歡迎的作品:分別是以色列藝術家Idan Zareski的《行走的意識》,一位躺坐在海灘上看海的男子,姿態相當悠閒,彷彿身心靈都獲得了解放。
另一組是台灣藝術家林子堯擅長的馬賽克創作《潮‧南》,一雙藍白拖放置在沙灘上,讓旅人看了心情也獲得了紓壓。
南迴線是一條風景優美的公路,在台東縣境內除了起伏的山巒還有壯闊的海岸景色,騎乘機車御風而行,可以好整以暇的慢慢遊賞。
位於太麻里南迴公路上的華源海灣依傍著翠綠山巒,景致優美,湛藍遼闊的大海搭配澄澈的天空,讓人看了心情無比療癒。
華源沙灘上矗立一座2022年南迴藝術季的作品《藍色迴旋》,這是由一片片壓克力所組成的藍色海螺,相當耀眼。
「台灣島」有如在這豐饒的海洋中被滋養著的美麗海螺,藝術家將代表海洋的透明藍色碎片依附而上,當陽光折射在透明的薄膜上時,似閃亮的海面;映照在土地上時,也像被海洋滲透一般,不管從任何角度看起來都相當夢幻。
華源村最近有一處打卡秘境被稱為「天空之鏡」,一處隱密的圓弧形蓄水池,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晴朗的好天氣時,藍天白雲會投射在水面上,形成迷你版的「天空之鏡」,近來在社群版面上廣為流傳,我們也跟著來朝聖。
在華源沙灘旁的公路邊有一個「華源村」的指標,跟著指標左轉之後便進入一個小村落,隨高度不斷地爬升,看到路旁有一個「天空鏡」的指標,那就表示目的地到了。下車之後還要再往上走一小段路,就可看到傳說中的華源秘境,其實也很好找。
這個蓄水池原來是農民平常用來儲水灌溉用的,因為位置絕佳,剛好可以眺望M形的華源海灣,天氣好時,又可以從水池中看到藍天白雲的清澈倒影,所以才如此受歡迎。
當天是平常日,但遊客還不少,大家都很有默契的輪流站在水池前拍照,還算井然有序,但是當天的風很大,有時還會飄過幾片烏雲阻擋陽光,所以拍攝的效果時好時壞。
有的遊客平衡感不錯,膽子也不小,會沿著水池邊框走到對面站著拍照,在水池中可以看到倒映的身影,雖然效果很不錯,但仍令人捏把冷汗。
蓄水池位置居高臨下,從旁邊就可以眺望美麗的華源海灣。華源海灣位處中央山脈和太平洋之間,是賞日出的絕佳景點,有乾淨美麗的沙灘、不見盡頭的深邃海洋,加上山巒圍繞,從高處遠眺真是絕美無比。
離開這處秘境之後,繼續去追尋一座2022南迴藝術季的作品《天空織鏡》,這個作品的位置其實更加隱密,在另一條產業道路的高處。由於道路狹小,開車有點難度,騎機車上去是很好的選擇,且可以一邊騎,一邊停下來欣賞華源海灣,絕美遼闊的視野比剛才在「天空之鏡」旁看到的更勝一籌。
我們沿著產業路旁的指標一直蜿蜒而上,最後來到《天空織鏡》目的地,下車後再走一小段草叢路就看到了一件龐大的美麗作品,當下讓我有一種驚豔的感覺!
從一旁的作品介紹,可以了解創作者的思維和想要表達的意涵。
地形群山綿延與面海的華源,有一種清澈、隱約,隨著時間變化的動態質感。
山間的嵐、晨曦的霧、變化的海,時而朦朧、時而清晰的山林群像;陽光穿過樹間的影,在一日與四季的時序,形成孕養萬物的生態環境。
「天空織鏡」透過環境色的編織網與鏡面的組裝,堆疊出隨著時間與觀看角度的差異變化,透過作品,也把人放進地景中。
走回產業道路時,看到路旁還有一個指標往「天空織鏡」最佳觀賞點,於是我們又騎著機車往上繞,一邊騎一邊欣賞著美麗的華源海灣,真是無比愜意的視覺享受。
擁有絕佳視野的華源海灣和遼闊的太平洋海岸線,加上層次深淺不一的蔚藍海水、蜿蜒的南迴公路依偎在旁,這般的美景讓到訪的遊客忍不住駐足停留,並發出由衷的驚嘆,美麗的福爾摩沙!
來到產業道路旁的一處「最佳觀賞點」,往左下方眺望,可以看到「天空織鏡」作品就坐落在一片樹林裡,旁邊還有兩座蓄水池,兩者似乎相互呼應,而遠方就是蔚藍的太平洋,將作品融入地景當中,也讓人看到創作者的巧思。
午後到金崙舊部落走走,參觀了非常具有特色的「聖若瑟天主堂」和「大武山生態教育館」、並深入歷坵部落中的「小米學堂」參觀,了解小米與排灣族人的文化與生活,回程再到金崙海灘欣賞南迴藝術季中的作品《方圓之間 》。
位於金崙海灘上的《方圓之間 》作品是由阿美族藝術家哈拿葛琉所創作,使用繡織工藝作為創作元素,以方、圓形式將人與作品融入大自然,象徵著人也是大自然的一部份,而「圓」代表的是處世的智慧,「有缺口的圓」則是代表分享文化場域裡的原住民價值觀。
從金崙部落抬頭遠眺「金崙大橋」,這也是新南迴公路的一部份,宏偉的建築相當壯觀!以前舊南迴公路穿越金崙,讓金崙部落充滿著活絡的商業氣息,但自從新南迴公路改道,從部落外圍穿越而過之後,現在的金崙就顯得蕭條多了。
「金崙大橋」位於台東縣太麻里,總長3.5公里,從金崙部落外環穿越而過,於2017年通車,是南迴公路拓寬改善計畫的一部分。因為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通車初即被譽為全臺最美的高架橋。
下圖為網路上取得的照片
傍晚回到太麻里火車站前還機車,整個下午消失的陽光再度露臉,於是再度來到花圃裡的裝置藝術前拍幾張照片,為今天的旅程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