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城區」(Midtown)無疑是紐約中的紐約,有如曼哈頓的心臟,牽動著紐約的時代脈動,不但很多著名的景點集中在此,也是逛街購物的好地方。第五大道(The Fifth Avenue)有最時尚新穎的創意櫥窗和商品,購物人潮也最多,可說是全球知名度最高的一條道路。時代廣場(Times Square)大概也是全球最繁忙的十字路口了,來自全世界的觀光人潮把這裡當成遊樂園般,瘋狂採購,拍照留念。在這篇遊記裡,我們將繼續來到中城區42街上的幾個著名景點,包括紐約市立圖書館(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中央車站(Grand Central Terminal)和聯合國總部(The United Nation)


 

我們在紐約這幾天的出入主要是靠地鐵了(Subway),這不僅是紐約人通勤上班最常利用的大眾運輸,也是一般旅客主要的移動工具。紐約地鐵四通八達,絕大多數旅客會去的地方都有地鐵抵達,無論是景點、購物、餐廳…….,因此只要學會搭乘地鐵,在曼哈頓便可通行無阻。我們住宿的飯店Candlewood就在中城區的39街上,再往北走三個街區就是42街的Port Authority Bus Terminal Station,這裡不但是曼哈頓的巴士總站,也是一個重要的地鐵站,我們來到紐約的第一天便各買了一張7-Day Unlimited Pass(31USD),可在紐約七天內無限次的搭乘地鐵和巴士,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要先搞懂如何搭乘錯綜複雜的地鐵,我們在台灣就已做足了萬全的準備。





位於第五大道和42街口的紐約市立圖書館(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不但建築相當典雅,館內藏書之豐富為全國公立圖書館之冠,除了龐大的藏書外,也收藏了大批珍貴的手稿、書信、照片等。更令人驚豔的是館內的建築有如一座華美的殿堂,挑高的大理石大廳、華麗的吊燈、精緻彩繪的布置,都讓人讚嘆不已,雖然最漂亮的主閱覽室因故沒有開放參觀,但看過幾個小閱覽室之後,就讓人對紐約市民擁有這樣美麗又舒適的圖書館感到稱羨不已了。




 
這座市立圖書館建於1902年,外觀氣勢磅礡,門口一對石獅子是遊客注目的焦點,他們是來自美國著名雕塑大師的傑作,據說石造的石獅子還各有名字呢。



石獅子坐鎮在圖書館前,一百多年來不但守護著這棟古典建築,也笑看著第五大道上的人來人往、時光流逝。


 
走進這樣美麗的殿堂,實在很難和一般印象中的圖書館畫上等號。





館內挑高的大理石大廳流露出古典莊嚴之風情,也相當有氣派!



從室內典雅的玻璃窗眺望第五大道街景,也是一扇流動的風景。



順著樓梯往上走,3樓的天花板壁畫更是引人入勝,精緻的彩繪廊道充滿著藝術氛圍。





圖書館不但是國家、地方的重要知識寶庫,也是人們精神食糧的補給站之一。館內的藏書相當豐富,超過一千五百多萬冊。




 
走進這樣華美的閱覽室,看到不少市民靜靜在此閱讀刊物,讓人稱羨不已!





典雅的閱讀環境,若有閒情逸致在此靜靜閱讀刊物,可說是一大享受!


 
因應數位化時代,閱覽室中也設置的免費的網路使用區,提供使用人查詢資料。


 
圖書館雖然開放參觀,可別大聲喧嘩和使用閃光燈,以免打擾其他的使用者。

 
 

圖書館還附設禮品店,販售藝術書籍和文具用品,也很受歡迎。




 
走出圖書館,感覺好像也沾染了一身的書香味,讓人渾身舒暢無比。來到位於市立圖書館後方的布萊恩公園(Bryan Park),藍天下,高大的喬木枝枒參天,眾多的民眾在樹底下的座椅上休憩、聊天,一派悠閒狀。





也有民眾在此打乒球,相互較勁,好令人羨慕!



公園四周被高樓圍繞著,彷彿是水泥叢林中的一方綠洲,有露天餐廳、咖啡座,還有提供無線網路供大眾免費使用,附近的市民或上班族可以在此享受短暫的悠閒。






 
邁開雙腳沿著42街往東走,來到位於42街和公園大道(Park Ave.)上的中央車站(Grand Central Terminal),中央車站可說是全世界最大也是最忙碌的運輸建築了,在1983年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保護名冊中。該車站共有44個月台和67條鐵軌,分別散布在地下兩層樓裡,整體的空間除了氣勢磅礡外,也美輪美奐。




 
車站後方的「大都會人壽大樓」也是地標之一,而車站外面上頭的雕塑作品是出自法國雕塑大師的傑作。




 
近百年歷史的中央車站,每天仍然無休地負責載送乘客往返紐約附近各城鎮。車站內部氣勢宏大,舒適的空間,明亮的自然採光,讓整個車站如宮殿大廳一般。





大廳的天穹上可以看到黃道十二宮圖,這是一位法國藝術家根據中世紀手稿所繪製的,讓人一進到大廳有茫茫蒼穹之感。



大廳中央服務中心上面的大鐘,盤面都是用貓眼石材質做成了,據說價值不斐,也值得細細品味。



中央車站不只是車站,還集合了商店街、美食街、超級市場、咖啡廳,生活機能一應俱全。地下室美食街這家Junior' s以起士蛋糕出名,口感綿密,濃郁香醇,菜單的選擇也多樣性,光是三明治就有20幾種,我們中午就在此享用午餐。





車站外的擦鞋攤充滿著懷舊氛圍,只要肯付出,就可以在紐約生存。


 
繼續沿著42街往東走來到第一大道上的聯合國總部(The United Nation),總部前一片旗海飄揚,就是不見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講到「聯合國」對台灣人來說又是一個相當敏感的話題,台灣自從1971年在老蔣「漢賊不兩立」的堅持之下退出聯合國之後,聯合國裡Republic of China的地位被中國取代,台灣好像成了亞細亞孤兒一樣,至今在國際上的地位仍妾身未明,現在想要重新加入聯合國是一條相當遙遠又艱鉅的路。因為中國的不斷打壓,扯後腿,加上文攻武嚇,台灣雖然主權獨立,有自己的民選總統,卻不被承認是一個國家,這真的是身為台灣人的悲哀!




 
聯合國總部占據有6個街區,東側面臨東河(East River),面積相當大。要進入聯合國總部參觀必須先申請,但因為我們拿的是台灣護照,而台灣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因此無法申請入內參觀。正當我們在門口觀望時,門口的守衛告訴我們,如果有中國人要申請參觀,我們和他們一起申請就可通容過關了(這是中國故意從中作梗,讓台灣人對中國更加反感)。為了想一窺聯合國總部的樣貌,這時看到一位中國大哥拿著護照站在我們前面,我們問他能否和他一起申請,他很爽快的答應,於是我們也拿出台灣護照排在他後面,告訴工作人員說我們是一起的,很快就拿到通行證了(真嘔)。


 


聯合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以世界和平,人類福祉為宗旨而成立的國際機構,整個聯合國區域是由4棟主要的建築,包括總會大樓、事務局大樓、會議大樓及圖書館,還有一些開放空間所組成。這裡是屬於國際區域,並有一些外交特權和豁免權,不屬於美國和任何一個國家。總部圍牆外193個會員國的旗海飄揚,充滿祥和氣氛。


 
廣場上有數座雕像,都是來自各國的贈與,大都以和平、止戰為主題,值得細細觀賞。



這是聯合國廣場很有名的反戰藝術品「打結的槍」由盧森堡所贈與的,有著反戰、反暴力的意涵。





廣場上這一顆「破碎的地球」藝術裝置是由義大利所贈送的,應該象徵世界上的人都需要團結合作。




 
經過嚴格的安檢之後進到總部參觀,一樓挑高的廳堂簡約大方,裡面有很多藝術品也都是各國贈與的。





夏卡爾的彩繪玻璃



這是聯合國歷任的秘書長,每一幅畫像下面都寫有上任的日期,最右邊的一位是現任秘書長~~韓國人潘文基,他是聯合國成立以來第八位的秘書長,任期到今年年底。



聯合國的國旗



這面牆上的照片展示的是各個理事會開會的會堂,由於我們沒有參加導覽行程,無法進一步入內參觀。



這是其中一個議會堂,是從玻璃窗窺見的,裡面大概有兩百多個座位。



這張照片是聯合國代表大會堂,相當氣派,這是平時只能在電視上看到會員國開會的地方,希望有一天,我們也能以台灣的名義在裡面有一席之地。~~聯合國資料照片



位於一樓的公共展示區,有很多第三世界的生活照片,喚起世人的憐憫之心。


 
這裡有一個聯合國的專屬郵局,有賣聯合國自己的郵票和專屬郵戳,來到此,當然要買張明信片寄回家給自己當紀念,並可以在護照上多蓋了一個聯合國的戳章,感覺意義非凡。


樓下也有一個專門賣聯合國紀念品的商店,雖然價錢都比較貴,但因為是聯合國專屬的商品,還有會員國的周邊商品,所以也很有意義。特別為老公買了一件印有聯合國國旗的棉質 T-shirt ,老公平常還蠻喜歡穿的。

 



走出聯合國總部外,藍天下一片旗海飄揚,但心中卻有著一份深深的無力感,期盼不久的將來,台灣也可以和其他國家一樣,成為聯合國組織的會員,盡一份國際份子應盡的人道責任,並自由、平等的在國際舞台上發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phia 的頭像
    Sophia

    蘇菲亞的綺麗世界

    Sop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