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卡礑步道」接近太魯閣國家公園入口處不遠,全長4.5公里,有著太魯閣經典的峽谷地形,可說是太魯閣國家公園中景觀型步道的首選。砂卡礑溪從步道旁邊流經,峽谷峻秀、溪水清澈、森林蓊鬱、生態豐富,加上步道平緩好走,因而成了太魯閣的明星步道之一,值得花半天的時間來此走走。
「砂卡礑步道」的入口位於砂卡礑橋頭,從橋旁的階梯往下走個三層,一場賞心悅目的旅程就此展開。
這條景觀步道相當好走,一路倚靠著砂卡礑溪而行,上方有突出的峭壁遮擋,左側是峻秀的峽谷,可以想像前人開路的辛苦過程。
一邊走,一邊回頭眺望紅色的砂卡礑大橋,橋身矗立在一片翠綠山巒中,在陽光揮灑下顯得相當醒目漂亮。
「砂卡礑步道」建鑿於峭壁上,僅約一公尺寬,但全程平緩易行,加上沿途風光明媚,讓人完全沉浸於眼前的壯闊美景。
「砂卡礑步道」有著太魯閣經典的峽谷地貌,也讓人讚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沿途經過蓊鬱的森林,鳥啼聲不絕於耳,淙淙溪水聲一路相伴,宜人的氛圍讓人陶醉不已!
沿途設置多座觀景平台,以融於環境的生態工法施作而成,凸出於溪谷之上,可以讓遊客暫時歇歇腳,好整以暇地欣賞眼前的風景。
由於溪水流經溶解了大理石中的碳酸鈣成分,使得溪谷裡的水色呈現清澈漂亮的碧綠色。
當陽光灑下,曲流、碧水、疊石與茂密的綠林,形成一幅山水風情畫。
砂卡礑步道是日治末期所建,由於立霧溪的水力發電,步道最初是維修水壩和大水管而建的。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後,將這條路規劃為景觀步道,加強沿線安全設施、增設休憩平台與解說設施,早期又名「神秘谷步道」。
走在山壁小徑上完全曬不到太陽,而且一路清風徐徐,即是在夏日也不至於汗流浹背,反而備感舒爽。
走到「五間屋」行程剛好過了一大半,買買吃吃原住民特色小物,再原路折返,就是很棒的旅程。
或者再往裡走到大水管,有親水小徑可通到溪谷,賞景、弄水,又是一番樂趣。
走進砂卡礑,一路清風拂面,綺麗景色相隨,耳際不時傳來淙淙水流聲和蟲鳴鳥叫聲,悠然的氣氛無所不在,身心就在如此優質環境的洗禮中,感到滿滿的愉快和舒暢!
「長春祠」也是太魯閣的著名地標之一,從花蓮過來的方向,出了中橫公路長春隧道西口,轉到台八線舊道就可來到「長春祠」。「長春祠」裡恭奉著為開拓中橫公路而不幸殉職者的靈位,古典精巧的建築和飛瀑,從停車場遠眺望好像一幅中國山水畫一般。
「長春祠」停車場可停放小客車和遊覽車,花蓮客運和台灣好行公車310,從天祥往新城、花蓮方向返程時也有停靠。
前往「長春祠」要先走過紅色的長春鐵橋,可以從橋上看到下面一座斷橋,這是以前的舊橋,立霧溪從橋下穿流而過,成為一個獨特的景觀。
從長春橋頭循階梯而下,就可以來到斷橋,這座橋曾是中橫公路最早的路徑,民國48年中橫公路調高路基,新闢仙霞隧道,而後封閉舊隧道東口,並於隧道內恭奉三聖佛,就是現在的「彌陀巖」,也為開拓東西橫貫公路而殉職的工程人員追思祈福。
卸下重擔的舊長春鐵橋,在歷盡歲月風霜之後早已功成身退,並經過改造成為水泥景觀亭台,讓民眾可在此眺望立霧溪河谷和壯麗山容。
從斷橋上看到旁邊紅色的新長春鐵橋,歷經歲月更迭,新鐵橋取代了舊有的道路,不變的是立霧溪還是日夜不停地穿流而過。
「彌陀巖」旁邊有一條步道可以直通「長春祠」,步道不長,約400公尺,也是沿著山壁建鑿,立霧溪從旁邊流經,沿途景色不錯,也值得走走。
回頭眺望紅色的新長春鐵橋,橫跨在翠綠峽谷間,景色如畫。
步道走到盡頭就是「長春祠」,裡頭恭奉著為開拓中橫公路而不幸殉職者的靈位,中國古典唐代亭台樓閣的建築風格,顯得精巧而莊嚴。舊有的「長春祠」因土石崩塌而壞損,目前所見的「長春祠」已經是第三代的建築了。
清新的泉水從山壁不斷湧出,形成一道飛瀑直瀉而下,終年不歇,被譽為「長春飛瀑」,也是中橫公路的一處著名景點。
「長春祠」旁還有一座小小的湧泉,用慢速快門拍出的絹瀑效果,感覺還不錯。
「長春祠」後方還有一條「之」字型的階梯沿著山壁蜿蜒而上,可通往觀音洞、鐘樓和禪光寺,體力好的話也可嘗試看看。
「太魯閣國家公園」風光明媚,景色瑰麗,可以安排一兩天的時間串連各個景點,好整以暇地體驗太魯閣絕色之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