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國家公園」是來到花蓮不能錯過的著名景點,壯麗的山巒景致、巧奪天工的峽谷絕景、多條不同等級的登山健行步道,兼具了歷史、人文、生態、自然景觀等元素,都成為太魯閣最吸引人的獨特魅力。暌違十多年再次造訪太魯閣,全為了親炙那鬼斧神工的大自然傑作,而近年來多項創新的設施和各方面安全上的改善,都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DSC_0355.JPG

從花蓮地區前往太魯閣除了自行開車之外,也可搭乘台灣好行太魯閣線,或太魯閣客運302,但都各有一些優缺點。我們為了機動性和方便性,所以選擇從「新城火車站」旁租用機車前往。目前中橫公路路況相當好,騎乘摩托車不成問題,且機動性佳,看到美景當前就可在路邊短暫停車。

DSC_0126.JPG

20220726_080048.jpg

DSC_0131.JPG

第一站來到位於布洛灣區的「山月吊橋」,此吊橋又稱「布洛灣吊橋」,才於2020年啟用,是太魯閣國家公園中很受歡迎的新景點。吊橋橫跨立霧溪峽谷,高懸於布洛灣台地與巴達岡台地間,全長196公尺橋面距立霧溪谷約153公尺,是臺灣跨深最高的吊橋造型相當優美

DSC_0156.JPG

想要親炙「山月吊橋」必須事先在網路上預約,為了避開暑假壅塞的人潮,我們預約了早上第一梯次9:00的參觀時間。每日9:0011:0013:3015:30共有四場的參觀時間,每場開放二百五十人,每日共有1000個名額沒有預約的遊客也可在現場候補。

「山月吊橋」出入口位於布洛灣遊憩區,周遭環境相當優美,翠綠山巒圍繞,遊憩區提供遊客諮詢、簡易餐飲等多元服務。

DSC_0136.JPG

DSC_0137.JPG

DSC_0142.JPG

草坪上兩棵高大挺拔的松樹,枝葉繁茂,彷彿吸收了日月天地的精華,也象徵此地的生生不息。

DSC_0134.JPG

20220726_081206.jpg

我們早上八點多提早來到,先在附近的環流丘步道走走,走到高處時可以回望高懸在峽谷上的「山月吊橋」,以及俯瞰另一側剛剛經過的溪畔水壩,景色相當秀麗。

20220726_083839.jpg

DSC_0155a.JPG

20220726_084150.jpg

「山月吊橋」步道入口處設有管制閘口,以便驗明身分。吊橋南岸和北岸都設有觀景平臺,吊橋及連通的景觀步道全線均採無障礙設計,相當的親民。

DSC_0161.JPG

DSC_0207.JPG

走在這座斥資上億元復建的第四代吊橋上,感覺相當平穩,腳底下的立霧溪幾千年來日夜不停地沖刷河谷,形成壯麗的峽谷景觀。

DSC_0163.JPG

DSC_0205.JPG

DSC_0195.JPG

站在橋上可以俯瞰蜿蜒曲折的立霧溪,以及飽覽錐麓吊橋和燕子口峽谷的壯麗風光,景色絕美,令人驚為觀止。

20220726_085447.jpg

20220726_085442.jpg

DSC_0174.JPG

DSC_0178.JPG

來到北端觀景台眺望吊橋美麗身影,月字形的造型橫跨在翠綠山巒中,顯得相當優雅。

DSC_0177.JPG

DSC_0186.JPG

DSC_0179.JPG

DSC_0185.JPG

回到布洛灣遊憩區也可到工藝展示館一樓參觀,裡面有太魯閣族人的生活特展。布洛灣台地曾是原住民太魯閣族人聚集的部落,為了保留早期人們生活的遺跡,國家公園管理處特地規劃為原住民特色園區。

20220726_081407.jpg

DSC_0211.JPG

DSC_0213.JPG

DSC_0215.JPG

沿著中橫公路繼續來到「燕子口」,燕子口步道的入口也是「錐麓古道」的起點,在此可以看到「錐麓吊橋」和剛剛走過懸吊在山崖上的「山月吊橋」,兩座吊橋一同映入眼簾,一高一低形成極大的對比。

DSC_0218.JPG

DSC_0219.JPG

燕子口步道現有簡易的人車分道設施,惟路面狹窄,要注意安全。從這裡向西延伸到慈母橋,是立霧溪峽谷最膾炙人口的一段。

20220726_093634.jpg

DSC_0244.JPG

燕子口步道從燕子口到靳珩橋,途中可欣賞太魯閣峽谷、壺穴、湧泉等景觀,可說是一處大自然的地質教室。

DSC_0299.JPG

20220726_093925.jpg

DSC_0292.JPG

燕子口對岸山壁有許多洞穴,就是所謂的「壺穴」,是燕子口最具特色的地形景觀。

20220726_094107.jpg

DSC_0283.JPG

這些「壺穴」是地下水出口和立霧溪水侵蝕所造成的,過去燕子們常於其間覓食嬉戲,因而得名。

DSC_0237.JPG

DSC_0286.JPG

溪谷底下大理石上漂亮的紋理清晰可見,彷彿是大自然的畫布一般。

20220726_095052.jpg

20220726_094513.jpg

大約600萬年前的「蓬萊造山運動」,台灣島浮出了海面深藏在海底的厚層大理岩也因此被推擠上來再加上立霧溪水如利刃般不斷向下侵蝕,經過百萬年的時間演繹,鬼斧神工的太魯閣峽谷就慢慢形成了。

20220726_094330.jpg

DSC_0252.JPG

DSC_0257.JPG

20220726_094509.jpg

清澈碧綠的立霧溪終年不歇地沖刷河谷,形成了這絕美的特殊地形,大自然的神奇威力實在不容小覷。

DSC_0264.JPG

DSC_0299.JPG

DSC_0288.JPG

DSC_0294.JPG

燕子口的地形是立霧溪水歷經久遠的歲月所切割雕琢出來的,在這裡可以看到壯闊的峽谷變得相當狹窄,也是近距離欣賞岩石的絕佳地點。

DSC_0266.JPG

DSC_0277.JPG

DSC_0275.JPG

DSC_0293.JPG

一邊走一邊欣賞眼前獨特的峽谷地貌,也不禁讓人讚嘆大自然的偉大傑作。

DSC_0273.JPG

20220726_095058.jpg

DSC_0289.JPG

繼續沿著中橫公路來到「九曲洞」,步道口位於九曲洞隧道西端出口處,是人車分道的起點,公車站牌、公廁等設施均設在此。

DSC_0303.JPG

DSC_0304.JPG

這裡只有幾個機車停車格,無法停放小轎車,如果自行開車前來的話,就必須將車子停在綠水或合流停車場,再搭公車過來,有點費時。

DSC_0307.JPG

九曲洞是太魯閣峽谷最精華的路段之一,步道全長700公尺,需原路折返。步道緊倚著高山深壑,向下俯瞰則是急湍的立霧溪水,兩岸山壁緊峙,鬼斧神工與險峻的地勢令人讚嘆!

20220726_102255.jpg

20220726_102325.jpg

DSC_0363.JPG

九曲洞步道原是中橫公路舊道,民國85年九曲洞隧道通車後,公路舊道改為步道。但因為此段地質不穩,常有落石傷人的情形,所以後來封閉整修加強步道安全及各項設施,終於在2019年重新開放,才有現今安全又舒適的九曲洞步道。

20220726_103854.jpg

DSC_0314.JPG

九曲洞步道現今新設了三座明隧道,遊人走在當中可以避免落石傷人,在賞景之時感覺更加安心。

DSC_0330.JPG

DSC_0389.JPG

明隧道灰色石材和大自然地景相融合,在視覺上相當協調,在每根石柱上都可看到多種峽谷植物的浮雕,也值得細細欣賞。

DSC_0344.JPG

DSC_0346.JPG

走約200公尺後遇到一處鐵柵欄往下走就是水景步道,可以讓遊客更近距離的親近峽谷景觀。

DSC_0332.JPG

DSC_0336.JPG

DSC_0334.JPG

水景步道牆面上貼有多幅照片和說明,見證了這條中橫公路從日治時代開始,整個開拓過程的艱辛史。

DSC_0335.JPG

DSC_0337.JPG

九曲洞步道中仍保留早年中橫公路的隧道,露出原石的隧道與山壁,可以看出當時修建公路原始的工法與痕跡,可以想像這是一件非常艱鉅的工程。

DSC_0371.JPG

DSC_0355.JPG

DSC_0377.JPG

除了欣賞壯麗峽谷之外,大理岩壁上的斷層、節理、褶皺等地形,以及在峭壁上絕地逢生的岩生植物,都是值得觀察的重點。

DSC_0388.JPG

DSC_0360.JPG

DSC_0368.JPG

DSC_0369.JPG

蜿蜒的溪水在峽谷中奔騰,其中一處被溪水沖刷出的小峽谷,被稱為「魚躍龍門」,是九曲洞中的著名景點,但我仔細端詳良久,也看不出哪一塊石頭是魚,也許要靠一點想像吧!

20220726_103500.jpg

九曲洞步道路面寬闊平緩,是一條大眾化的遊憩步道和戶外地質教室,很值得親子同遊。

DSC_0347.JPG

DSC_0379.JPG

DSC_0367.JPG

在這炎炎夏日很適合來太魯閣國家公園走走,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溪水深邃峽谷險峻岩層奇景美不勝收宛如大自然的地質教室,加上多條健行步道,既可有氧深呼吸,又能探索生態奧妙。走一趟太魯閣國家公園,讓人身心靈都獲得了滿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