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台灣各地都有越來越多精彩的公共與藝術展覽空間陸續完工,不論是《台南市美術館》、《屏東總圖》或《嘉義市立美術館》等,都不斷結合在地風土與文化特色,為民眾帶來更多元的生活風貌。
2021年元月,位在台南的永康區也誕生了一座充滿人文和藝術氣息的圖書館~~《台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這座圖書館的外觀相當典雅,遠看像一座黃金殿堂,而內部更有豐富且多樣的公共藝術、藝文展覽,不只充滿書香,更像一座藝術館,沉浸其中,讓人也沾染了一身的書香和藝術氣息。
台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外型像一座大型的黃金殿堂,設計師利用大榕樹的概念去設計,整棟圖書館像大樹般一直往外展開枝葉,又能達到綠能環保的效果。
最上層立面格柵使用高科技材質,具有防熱功能,立面上的的圖紋則取材自台南老屋窗花,讓新總館建築連結了府城的過去與未來。
一進入館內,映入眼簾的是挑高大廳懸吊的公共藝術作品《陣風》(Gust of Wind),這是由英國藝術家保羅.考克斯基所創作,整件作品彷彿是被陣風吹向天際的紙張一般,傳達出人們透過閱讀所能得到的心靈愉悅與自由。
一張張飄逸在空中的紙頁,象徵著閱讀的奔放與自由,不管從哪一個樓層欣賞都有不同的視覺震撼。
從每個樓層欣賞《陣風》作品各有不同美感,也同樣能感受到凝結於時空的自由與奔放。
館內最受歡迎的拍照空間是一座貫穿一至六樓的「紅色樓梯」,選用充滿氣勢的大紅色配上特別設計的光影,不論從下往上拍或從上往下拍,都能營造出奇幻的視覺感。
這座紅色樓梯是很夯的拍攝打卡景點,荷蘭設計師運用強烈活潑的紅色來詮釋,讓圖書館更為穩重且時尚。
新總館不只是以書為主的閱讀空間,更蘊含台南文化貼近市民生活的圖書館。
鋁隔柵外牆以現代風格加以轉化詮釋,在每天不同時刻的光影變化之下,展現獨有的律動之美。
館內也在各樓層放置許多藝術品,成功將圖書館融合了美學氣息。
鹽份地帶文學公園特展,邀請插畫家大昌繪出海線文學的地景,包括北門出張所、七股潟湖、中山公園、佳里老街與南鯤鯓等,最後以客運站牌代表抵達終站。
藉由海線最具代表性的植物白色莿桐花開的意象,呈現新總圖的獨特內涵,營造與眾不同的閱讀氛圍。
「臺南名人堂」常設展。運用光雕投影、浮空投影、手繪動畫等多媒體互動裝置,讓200多位前人貢獻臺南的歷史資產,跨越時空,躍然於眼前。
「馬雅各醫師別世百週年」特展。馬雅各是英國來台的首位長老教會醫療宣教師,曾在台南、高雄開設台灣第1間醫館,關懷貧病民眾,被列為台南宗教類的歷史名人。
在圖書館四樓的「冒險地圖」中,還有跟南故宮借了歷史文物來做AR(擴增實境)互動的體驗,讓民眾可以透過更多元的方式,讓古今文化產生交匯與對話。
B1是兒童閱讀區和漫讀廣場,還有為0~5歲小朋友所設計的五感探索區,都是很貼心和周慮的設計。
B1兒童閱讀區還可以看到古代的動物模型,很難想像這是在一座圖書館裡。
4F有獨立書店「Ubuntu烏邦圖」進駐,成為全台首座設有書店的圖書館,讓閱讀空間裡更多了一份咖啡香。
台南新總圖為首座館內設有書店的圖書館,不只借閱好書,更可直接購買好書,並可在咖啡香中享受閱讀的樂趣。
咖啡屋呈長條型空間,左右兩側均為座位區與書架,可閱讀亦可購買,是一間超網美文青的書店咖啡館。
五樓是藝廊展覽空間,三月份去參觀時的展覽主題是《朗朗燦然》,是楊上峰雕塑個展。 以鐵雕、紙質與木質多媒材以及陶藝作品,表現出各種心靈交流的靈光。
另外,戶外還有15公頃的「閱之森公園」,還在施工中,也是充實心靈、放鬆休憩的最佳場館。最近國內疫情舒緩下來,7月27日開始實施微解風,很多縣市的圖書館都有條件地開放民眾入內借書,期待疫情平息之後,這座台南圖書新總館能充分發揮它的實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