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茲Graz位在奧地利西南方,是施泰爾馬克省Styria的首府,也是奧地利的第二大城,因為在舊城區擁有珍貴的中世紀建築群,在199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為文化遺產,更在2003年當選為歐洲文化之都,2011年被選為設計之都。
格拉茲市中心範圍不大,徒步就可以輕鬆遊覽,也可以搭乘四通八達的電車,交通十分便利。這座城市有三萬多名的學生人口,使這裡成為名符其實的大學城,其中有所國際知名的建築學校,特別以大膽奔放的現代建築設計聞名,也間接帶給這個老城一個嶄新的建築風貌。我們在格拉茲是採徒步的方式輕鬆漫遊這個美麗城市,除了可以欣賞到精緻的建築、時尚的櫥窗,格拉茲所散發出的優雅風采更令人發出由衷的讚嘆!
莫爾河Mur南北貫穿流經市中心,有如孕育這座城市之母親,市區主要的參觀景點都分布在莫爾河Mur之東岸,但西岸的建築群也是古色古香,唯獨一座充滿前衛設計感的「現代美術館」Kunsthaus矗立在一片紅瓦屋中,像是一尾巨大的藍鯨沉潛在古老的建築群當中,雖然有點格格不入,但卻會讓人眼睛一亮。
這座「現代美術館」寶藍色塑膠玻璃外觀酷似外星生物或者說像一顆心臟,是2003年為慶祝格拉茲當選為歐洲文化之都所建,外型充滿著未來主義設計風格,是由英國建築師Peter Cook與他的學生Colin Fournier的巨作,被當地人暱稱「友善的外星人」,也是城市中的一大建築地標,如果從城堡山上眺望更顯得格外醒目。
「現代美術館」於2003年安穩的坐落在莫爾河畔,端視著老城的未來發展。渾圓巨大的建築主體,是現代藝術的展覽場所,也有咖啡館提供遊客歇腳,一樓的商店有不少建築與藝術類書籍,對喜愛藝術的朋友來說是個補給心靈糧食的好地方。
位於「現代美術館」不遠處的一座「天主教教會」Mariahilfkirche,巴洛克風格的造型相當漂亮,裡面有華麗的祭壇和精彩的畫作。
「莫爾河之島」Island in the Mur也是2003年為慶祝格拉茲當選為歐洲文化之都所建,和「現代美術館」為格拉茲的兩大地標。這個座落莫爾河Mur上的人工島是由許多銀色管子所組成的,其造型相當前衛,以貝殼造型橫臥於河中,兩端拉扯著鋼筋,有通道連接莫爾河Mur兩岸,且這座人工島會隨著河水水位高低而浮動,也相當酷炫。
「莫爾河之島」戶外的露天劇場是表演場地,室內白天是咖啡館,晚上則是酒館餐廳,裡面的裝潢也都設計感十足,讓格拉茲人多了一處可以親近藝術之美的場所。
跨越一座橋樑來到莫爾河Mur之東岸,這邊是舊城區,也是觀光景點較集中的區域,路面上可以看到各路電車來回穿梭,除了送貨的小貨車之外不見一般車輛通行,交通顯得相當順暢無阻,遊人徒步逛街也感到無負擔。
這棟位在修波巷 Sporgasse和海倫巷Herrengasse轉角處的特色建築是「艾格樓房」Luegghaus,以灰泥做成的牆面圖案既華麗且繁複,是十六世紀的古老建築,過去是藥房,目前為施洛華世奇SWAROVSKI店面,巴洛克式的建築矗立在街口轉角處相當醒目。
位在海倫巷Herrengasse的「郝普特廣場」Hauptplatz可說是徒步逛街的起點,這裡也是格拉茲最熱鬧的中心,周圍是華麗的17、18世紀建築,正面就是巍峨的「市政廳」Rathaus,早期為簡樸的文藝復興風格,經過多次的改建才成為今日的規模。
「市政廳」建築正面二樓上的四座雕像分別代表藝術、科學、貿易與技藝,應該是代表著城市發展的精神。
廣場正中央是「約翰大公噴泉」Erzherzog-Johann-Brunnen,中間雕像是對格拉茲經濟文化發展有卓越貢獻的約翰大公爵Archduke Johann。雕像旁有4尊美女圍繞,象徵流經Styria省的4條主要河流:Enns、Mur、Drau和Sann。市民喜歡在附近約會聊天,廣場上假日常舉辦熱鬧的市集。
海倫巷Herrengasse是格拉茲舊城區最繁忙的街道,兩旁都是頗富特色的建築,道路中間行駛電車,兩側是徒步區,除了各式商店之外,還有咖啡館與餐廳,愜意的生活步調與街景構成了優美的歐風景致。
海倫巷Herrengasse中的一棟「繪畫房屋」Gemaltes Haus,其牆上繪滿了人物壁畫,相當搶眼,過去曾經是皇室的住所,現在樓下開著精品店。
「邦政廳」Landhaus是議會大廳所在地,1550年代由一位軍事建築師所設計,有著拱型的窗戶、長廊以及庭院的設計,庭院中還有一口老古井,外表樸實謙虛、實則精巧細緻,三層樓高的優雅建築有「奧地利最優美的文藝復興建築」之美稱。
「邦政廳」旁邊就是「兵器博物館」Landeszeughaus,裡面收藏了中世紀到近代的兵器,是當年對抗土耳其人的軍械庫,於1642年所建,有甲冑、槍砲、長矛到戰馬盔甲等,收藏超過三萬件,號稱全世界最大保存最多兵器的博物館。
海倫巷Herrengasse中的這家HEINDL是一家巧克力品牌的連鎖店,販賣著各式不同口味和不同包裝的巧克力,不管是用來送禮或自己品嘗都兩相宜,我們在這家店裡消費不少。
海倫巷Herrengasse中的是一座天主教教堂,順便進去參觀一下,其寧靜的氛圍、美麗的玻璃花窗和精製的管風琴,都帶給旅人一份平和的心境。
從「兵器博物館」往對街的Stempfergasse走去,街道蜿蜒、建築別緻、櫥窗精巧,連人看起來都舒服。左轉來到舊城區中的「音樂鐘廣場」Glockenspielplatz,周圍都是小酒館和餐廳,入夜之後才是熱鬧的開始,我們是來參觀一座可愛的音樂鐘樓。在每天的上午十一點、下午三點及下午六點,時鐘下的兩扇小門會自動打開,會有一對小偶人隨著音樂翩翩起舞,只是我們來的時間不對,沒有看到小偶人出來見客,只能欣賞牆面上的精緻金色壁畫。
漫步來到了舊城區最南端的「格拉茲歌劇院」Oper Graz,新巴洛克式的建築外觀是二次大戰後整修的,是奧地利規模第二大的歌劇院,但在此上演的節目卻非常多樣,並不拘於歌劇,應該是想充分利用這座文藝表演場所吧!
在歌劇院旁有一座很特殊的公共藝術作品《光劍》Lichtschwert,外型是仿自由女神製作的,只是簡化成為鋼骨,手上拿的火炬與書本則換成劍與星球,象徵著開放與包容,只是第一眼看到作品時有點摸不著頭緒。
沿著歌劇院前的Burggasse馬路逛到「大教堂」Dom,這座教堂是斐德烈三是所建,於1428~1464年完成,因為當時格拉茲正遭受三大瘟疫侵擾:蝗蟲、黑死病和土耳其人。教堂外觀看起來帶點哥德時期的特色,裡面卻保留了許多珍貴的藝術作品,哥德式建築與巴洛克式裝飾和諧地融合,感覺既華麗又優雅。
位在大教堂隔壁的「大靈廟」Mausoleum是皇室的陵寢,費迪南二世在36歲時為自己所建,由義大利的建築師設計,混合了多種風格,最顯眼的就是正立面的山形牆與天使雕像,被譽為「格拉茲的王冠」,裡面也有不少藝術珍品。
走過大靈廟對街的是「皇宮」Burg,這是十五世紀時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所建,但經過多次的戰亂,大部分的建築物都已重建,現整修為格拉茲市府辦公室,目前皇宮僅存著一座頗具建築巧思的「雙螺旋梯」,我們也是為了欣賞這座階梯而來的。
皇宮很大,但依著指標還是找得到,就從一座不顯眼的小門進入。
這座「雙螺旋梯」是十五世紀時由麥克西米里安Maximilian皇帝下令建造的,由當代藝術巧匠所打造,歲月的痕跡,把石雕刻磨的平坦光滑。哥德式雙樓梯以交纏的方式蜿蜒而上,不論走哪一邊都可達到塔頂,不但頗具巧思也很有空間概念,十五世紀的人能有這樣的建築傑作實在令人佩服。
走出皇宮沿著郝夫巷Hofgasse來到「皇家糕餅店」Hofbäckerei,這是當年奧地利皇室御用的糕餅店,創立於1569年,精緻的木頭門面散發著迷人的風采,頂部還有一個哈布斯堡王朝的「雙頭鷹」,裡面販售著各種麵包、餅乾和糕點。
附近一個美麗的自由廣場Freiheitsplatz
從郝夫巷Hofgasse轉入修波巷 Sporgasse,這也是一條迷人的街道,兩旁矗立著優美的建築,走到25號樓房上看見一個小小的土耳其士兵俯身下探,手中還揮舞著劍,諷刺當時土耳其人的無孔不入,也為格拉茲的街頭增添幾許趣味。
修波巷 Sporgasse是一條帶點斜坡的購物街,各式商店林立,街上人來人往。
在街頭轉角處看到一位街頭藝人拉著小提琴,琴技精湛熟練,足以登上演奏舞台,薩拉沙泰的《流浪者之歌》悠揚的旋律穿透整個街巷,琴音時而熱情奔放,時而哀怨低訴,將吉普賽人樂觀熱情又苦於居無定所,必須到處飄泊流浪的無奈心境詮釋得淋漓盡致,讓人聽了無比感動。
瀏覽過格拉茲市區各個知名景點,可說處處充滿著驚喜,雖然說是奧地利的第二大城,但看不到財大氣粗的都會氣,取而代之的是古典、優雅、創新和整潔的城市氛圍。接著我們要登上「城堡山」Schlossberg從高處俯瞰格拉茲市容,留待下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