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下旬,首爾市區和近郊的櫻花時節都已接近尾聲了,女兒建議我可以前往京畿道的「水原華城」走走,雖然路途有點遠,但很值得花時間去看看這個著名的朝鮮歷史古蹟。
「水原華城」是在朝鮮後期築於水源市的城邑,18世紀朝鮮正祖王在位時,國力顛峰時代所築的城池,城牆連綿5.7公里,城內充滿許多軍事設施,是一座堅固並以防衛為主的古城牆,有「朝鮮小長城」之美稱,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全韓國古城首勝之選。
在一個晴朗的好天氣,我從梨大站搭乘2號地鐵到新道林站(234),再轉乘一號線到水源站下車,約一小時十分。說起來是很輕易,但我在新道林站轉乘一號線時卻遇到了困難,因為一號線在此會有三個不同的方向,由於看不懂韓文,一直找不到正確的月台,最後找一位年輕人問路,用英語溝通之後小帥哥還很熱心地幫我帶到正確的月台上,實在太感激了。
順利坐到水源站,先從1號出口往左手邊走拿觀光資訊,在前面公車站搭乘公車(11、13、36、39號皆可)到「八達門」下車,從「八達門」西側沿著城廓步道上行即可參觀古城各景點。
西元18世紀末葉,朝鮮李氏王朝皇帝正祖遷移其父的墳至水原,並依據軍事建築專家的建議築起堅固的護牆。環繞陵墓的護牆,綿延近6公里,至今依舊聳立,除了有四座城門接連,亦殘留有炮臺、堡壘和其它極富特色之建築物。
隨著越走越遠、越爬越高,往回看到的視野豁然開闊起來,水原城景盡收眼底。
將鏡頭拉近,遠處的大教堂也清晰可見。
途中穿越一座「西南暗門」之後可以抵達「西南角樓」~~亦即「華陽樓」,經過整修之後的樓閣顯得美輪美奐。
返回原路之後繼續沿著城廓往前走,中途有一座小公園,樹立了一座「三一獨立紀念塔」。
繼續走在蜿蜒的長廊上,路旁立著一塊「世界文化遺產」石碑,見證了這個朝鮮歷史風華。
繼續前行途中看到一座鐘樓,想敲鐘的話要去前面售票亭買門票,1或2人敲都是1000韓元,每人可以敲三響,每一響都代表著不同的意義,有感恩祈福的意思。
前面有一座售票亭〈成人票門票1000韓元〉,買了門票才能沿著八達山稜線建築直登山城最高點,這段城牆氣勢宏偉,被稱為「韓國小長城」。
走到了「華城將臺」〈西將臺〉,這裡是八達山最高點,視野很好,可以眺望水源市容和「華城行宮」,讓遊人的心情也頓時開闊了起來。
休息過後繼續沿著城牆往前走,地勢已慢慢走下坡了,從高處可以眺望遠方的現代化高樓群,這樣的對比相當奇特,有一種不知今朝是何年的感覺。
後段繼續沿著城廓走到「長安門」,這一段心型城牆從高處眺望相當特別,和遠方的現代化建築形成強烈的對比。
穿越了時間的長廊,打破了空間的藩籬,在時空交錯中,看到了水源城的古典與現代,傳統與新潮的交融。
心型城牆不僅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更是前人智慧的體現。
「長安門」亦即北門,古建築氣勢相當宏偉,和「八達門」南北對稱,在同一條大街上遙遙相望。
沿著「長安門」北牆東南行可到「華虹門」和東北角樓的「訪花隨柳亭」,都值得駐足參觀。
水原城內還有小溪流經,小溪與城牆相遇處則設置了水門,共有7個拱形水門可供小溪流過,其上修建了名叫「華虹門」的樓閣,相當典雅優美。
再漫步走回「長安門」沿著大馬路南行,走了一大段路之後來到「華城行宮」參觀,〈門票1500韓元〉
「華城行宮」位在八達山下,是正祖來水源祭拜父親時的臨時居住所,在正祖18~20年所興建,規模比任何行宮都雄偉壯大,有人甚至稱之為景福宮的「副宮」,具體展現朝鮮時代的建築美學,很多韓劇的場景都在此拍攝過。
左翊門位於中陽門之前,左翊為在旁輔佐之意,是負責輔助守衛行宮的重要門房。
正殿「奉壽堂」是正祖為母親祈禱祝壽的地點,是正祖到行宮時的主殿,展示著王室的起居生活。
在正殿還可看到象徵朝鮮王權的日月五峰圖
「壯南軒」是國王的寢宮,一旁還有ㄨ正祖退位而建的「老來堂」。
「奉壽堂」後面的「長樂堂」是正祖的母親惠慶宮來行宮時的居所。
「福內堂」是後宮所在的場所
「維興宅」是國王接見官員的場所
「南軍營」是隨伺軍隊駐紮的場所
準備宮廷料理的御膳房,知名的韓劇大長今就在此拍攝過
官人、尚宮的房間,大約只有3個塌塌米大,房間都相當狹小。
參觀完「華城行宮」出來走到大馬路口搭公車(11、13、36、39號皆可)回到水源車站,再搭乘地鐵回梨大站。水原華城一日遊,盡覽朝鮮興盛時期的宏偉城牆和美麗宮殿,見證了水源城的古典與現代,傳統與新潮的交融,覺得這是一趟很有價值的文化體驗。